在罗文秘境的露天庭院,漆画老师示范漆扇制作时穿插讲述文化自信;在布艺渲染开课前,通过课前15分钟微型理论宣讲,面向各领域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理论学习场景,正是南县推出的“青年夜校+青年理论宣讲+青创乡坊”生动实践。
2025年,共青团南县委员会以“青年夜校”为依托,通过“青年理论宣讲+青创乡坊”的模式,将“青年夜校”开进青创乡坊中,形成“小店出场地、学员带流量”的共生模式,催生复合业态产生多重溢出效应。
聚焦创业前沿 让创业思维“潮”起来
南县“青年夜校”按照“影响有影响力的青年,让青年影响青年”的工作思路,以小微企业、青创小店、工作室等青创乡坊为切入点,以直播、稻虾种养、非遗传承等热门行业和当地特色农业为关键点,精心挑选具有专业影响力的返乡创业青年担任讲师。
汤薇讲述在做茶业、手工制作的亲身经历,颜杰将漆扇带到学员面前,详细的讲解着制作过程……“青年夜校”让创业者们掌握的“潮”技术、“潮”经验走到了大家的面前,创业“潮”也在青年群体中涌动了起来。
“青年夜校”茶艺课
“青年夜校”手工香锤自制课
立足现实需求 让课堂“火”起来
刚刚发出开课通知,“叮咚”“叮咚”——微信群的提示音此起彼伏,青年的身影在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青年之家愈发密集,在“夜校老生”的推荐下,青年朋友间开始流行组团上课。
南县“青年夜校”根据“青年下班,夜校开班”的原则,坚持每月灵活安排课程时间,确保青年能够及时参与学习。为满足青年差异化学习需求,在调查收集青年建议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夜校核心课程,吸引了众多青年在繁忙的工作结束后,利用晚上时间学习跨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充电“追光族”。
“青年夜校”摄影课
“青年夜校”羽毛球课
构建学习新场域 让理论宣讲“热”起来
南县“青年夜校”突破“青年夜校”选址定式,选择街边小店、合作社、工作室等自带流量的实体空间,将理论宣讲嵌入茶艺、手工制作等具体劳动场景,用“沉浸式教学”替代灌输式授课。
依托这种“带露珠、沾烟火、冒热气”的理论传播新模式,既让青年在创业实践中感受思想伟力,又使街边小店成为传播创新理论的“蒲公英驿站”。当茶叶的香气混合着书卷墨香,当直播补光灯照亮理论学习手册,新时代青年正在最具生活温度的场景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