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委书记在工作中应处理好两个关系(共青团益阳市委书记 陈静彬) |
点击数:10 时间:2008-12-10 |
|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共青团事业是青春的事业,基层团委书记是基层团干的“领头雁”,是基层共青团组织适应时代需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共青团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作为基层团委书记,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共青团工作,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要求基层团委书记在共青团工作中要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各项工作协调开展,整体推进,努力为团的事业添砖加瓦。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共青团事业在继承中发展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有着光荣的传统和光辉的历程。长期以来,共青团组织的革命性、时代性、先进性不仅成为共青团吸引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的鲜艳旗帜,也是共青团事业永葆青春活力的源泉。新的形势下,基层共青团工作面临着保持先进性与加快发展的压力,也面临着协调处理继承与发展的课题。我们认为有两个工作原则应该坚持: 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是基层团干岗位的现实。团干部流动性快,工作的变动性也快,有时一些好的工作项目有“首届”而没有下一届;有的工作方案和规划好不容易出台,等到时机成熟就因换了领导而只有束之高阁;有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个葫芦一个调,置以往的工作传统于不顾。这不仅割裂了团工作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使共青团工作如同浮萍难以生根、难以长久,没有连续性,也无法取得累积效果。频道的经常调换也让团员青年们无所适从;共青团事业要求我们不墨守陈规,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但不是否定以往、全面扬弃。因此,基层团委书记要有历史眼光,使共青团工作在继承中发展。一是要善于承继本地、本单位共青团工作好的传统。比如党建带团建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任何时期都要抓紧,却也是难以一时看到效果的工作,我们不能因为它的难度和隐效性就不抓,或者放松抓。我们益阳是2004年开了全市青年工作会议,今年又以市委名义召开了全市“党建带团建”的会议,规模大,开至所有乡镇团委书记;规格高,团省委书记,市五大家领导亲临会议指导;内容之丰富,有典型发言,现场观摩,PPT工作汇报、新的文件出台等等;材料齐全,专门编辑一本《资料汇编》,便于各级共青团学习参考。会议反响很大。会后两个月去基层督查,基层落实情况比预料中的还要好,继04年后再次推动了全市基层团建工作。还有我们今年召开的青联三届一次全会和第三次少代会,都是克服困难按时召开,在确保工作连续性的同时,赋予了更多创新的元素。二是要善于承继本地、本单位共青团工作好的工作项目。一般而言,每个地区因其工作条件、工作资源、工作对象不同而在工作项目上存在差异,各地都有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这些项目都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拥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也可以说是叫得响、拿得出手的项目,但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而要不断强化,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更为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我们的“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两至三年评选一次,去年我们创新性的评选了第七届,力举益阳青年(含益阳籍在外工作的青年、本地青年、外籍青年在益阳工作两年以上)自荐、他荐、组织推荐多种报名方式,拓宽评优渠道;利用网络、报纸、电视、海报、杂志等全方位宣传,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采用公众短信投票,历届青年、市直、县市区各单位一把手参与投票,评选委员会成员投票三结合的评选方式,增强公平性和可靠性;最后采用现场直播的电视颁奖晚会把整个评选活动掀入高潮,极大的鼓舞了团员青年争先创优和向先进学习的上进意识。还有“益阳青年论坛”,今年是第三届,我们请来“80后”财富新贵,亿万富翁高燃作了题为“新经济下的青年创业者” 的演讲,市委副书记亲自点评,极大激发全市青年的创业热情。三是要善于承继本地、本单位共青团工作好的工作作风。团组织的干部结构呈“倒”的“金字塔”,越到基层,机关人员越少。益阳共青团多年的工作形成了“集中兵力”干事的良好传统。近两年,我们在坚持良好传统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干部积极性。年初分大工,每个阶段,每个具体工作分小工。比如一个活动,分管副书记牵头,拿方案,会议讨论通过后,各部室密切配合,各自承担部分工作,既分工又合作。因为人手少,党组会开得少,每周开工作例会,每个干部都发言谈工作,让大家都互相了解,少了很多上传下达的不必要环节,因此信息也非常畅通。每个工作,甚至牵涉一个细节,都征求干部们意见,遇到一些好点子,哪怕活动开始前几分钟,只要可行,都采纳,民主氛围特别浓厚,因此每次工作、每个活动都是新的台阶,新的起点。干部很有成就感,工作水平上去了、干部能力提高了、团委的社会影响扩大了! 从历史中挖掘资源为现实服务。共青团工作的历史包含着很多对当前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参考意义的宝贵资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基层团委书记要善于从历史中总结得失利弊,为我所用,为现实所用。比如,可以通过挖掘本地的团史对其整理,既可作为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的生动素材,又可作为指导团工作前进发展的工作指南。我们更应从历任的老团干,历年推荐的、评选的先进青年中整合资源,他们都纷纷走上不同的领导岗位,或者创办的企业成长壮大,或者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头人,这是很好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他们的团情,他们曾经的辉煌也只有共青团去挖掘,才显得更加珍贵,他们是乐意的,我们是所求的,二者结合,何乐而不为呢?在挖掘中更加激励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推动他们事业的发展。再次挖掘他们的光荣事迹更有说服力,身边的事例更能生动的鼓舞团员青年。应该说,益阳共青团是受益者,充分利用整合了资源,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智的出智,共同把共青团事业推向前进! 二、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使共青团事业在巩固中前进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按照把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尺,着力夯实基础,健全团的工作机制,破解制约团的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基础工作不留历史空白。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历史资料来了解中国共青团的历史,却很难全面了解本地共青团,因为可以查询的资料很少,有的却不齐全。因此基础工作非常重要,现在看来好像不重要,实际我们做好基础工作,就是在记录历史,为后人“栽树乘凉”。益阳共青团高度重视基础工作,会议有记录,工作有安排,活动有总结,该有文字的有文字记载,该有图片的有图片说明。近两年,《青春耀银城》记录了七届“十大杰出青年”的发展、《益阳市党建带团建资料汇编》汇总了四年的基层团建情况、《益阳青联 激情十年》画册回顾了青联成立以来的大事活动、《牵手留守儿童》画册记录了“红色之旅”活动的点点滴滴,《绿色益阳 小手共建》集中了全市中小学生“建设绿色益阳”的智慧和愿望,《益阳少先队工作体会》记载了全市五年的少先队工作经验……某个方面的工作,某个时段的工作都有录可查,不留历史空白。并且结合编撰益阳党史的机会,广泛收集资料,整理档案,准备形成一本比较全面的《益阳团史大事记》,为来年的团代会做准备,也是对以前共青团工作的一个时段小结。 业务工作不留发展余力。团的业务工作是团工作不可荒废的“责任田”,也是共青团发挥服务职能、树立形象的重点。“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少先队工作、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等方面都是团内业务工作的重点,这些工作在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呵护其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职能作用,也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责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与青少年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这些常规性的业务工作,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发展水平,而要不断创新、不遗余力地开展,使其由临时化、活动化、重复化的状态走上规范化、日常化、水平化的道路,使团内业务工作与时俱进地呈现出活力和影响力。比如今年抗震救灾,我们利用“希望工程”这块金子招牌,短短五天时间,募集245万余元,居全省第一,这与我们精心组织,使尽全身解数,工作不留余力分不开。 财务工作不留“后遗症”。团工作经费紧张是基层团工作的突出问题,因此基层团委书记要把握好“尽力而行”和“量力而为”的关系。工作中要坚持把团的有限资源融入到最紧迫的工作之中,“把钢用在刀刃上”,在工作中做到为与不为、扩大声势与具体有形、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统一,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不搞损害青年利益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也不因铺张浪费而造成财务负担,自己拍拍屁股走了,给后来者留下财务“后遗症”,弄得新来者一到任就考虑“清还债务”,而不能很好的谋划工作,这样很不利于团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干部工作不留“老大郎”。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为党培养干部、输送人才是各级共青团的重要职责。而中层团干的转岗交流、提拔重用又是一个棘手问题。基层团委书记一般还是转岗流动快,也正因为工作时间不长,想轰轰烈烈干番事,当然需要能做事的,于是对待一些熟悉工作的中层团干,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唯我所用”,似乎他走了,负责的工作无人代替,把他留在身边,自己一走,优秀干部又陷入再一轮的“唯我所用”,成为“老大郎”,干部的积极性一天天下降。实际这样不利于培养干部,成就事业。基层团委书记们应该多搭平台培养干部的能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外界了解干部,应该多在不同的场合推荐干部,只有“人才辈出”才能让共青团的事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各级共青团干部特别是基层团委书记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能理清思路、加快发展,找到实现共青团工作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方法,使基层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服务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
来源:未知来源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