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网站栏目 > 理论研究
“眼光向下,重心下移”赢得全团一盘棋
点击数:    时间:2008-12-21
     

 

                    ----益阳团市委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纪实

    今年以来,益阳团市委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推行“一线工作法”,心中装着基层,目光投向基层,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把项目向基层倾斜,把活动引向基层,以最大的决心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开展服务青少年活动,实实在在为基层组织服务,实实在在为基层青年服务,全市共青团工作呈现出新的气象。主要做法是:
   
    一、眼睛向下,目光锁在基层
    今年以来,团市委成立了落实“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了“调研团情到一线、摸清底子到一线、基层团建到一线、扶贫帮困到一线”的工作思路。并向全体机关干部提出了:深入了解基层和青年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新形势下团的工作动态,仔细倾听青年的建议和呼声,全面了解基层实际情况、青年的思想动态和团的工作发展态势的工作要求。及时在“益阳共青团”网站上挂共青团系统落实“一线工作法”的方案,要求县级以上团组织参照执行。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团市委书记陈静彬在团市委常委会上强调:“一线工作法”是全面落实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方法和策略,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和落实,全市共青团系统全面树立了面向基层、服务一线的工作理念。
   
    二、走近青年,干部“逼”向基层
   “实践是最好的学校”。今年以来,团市委针对机关人员年龄轻、经验少等特点,特别重视组织机关人员深入基层,坚持把各级团干部“逼”向工作一线,在实践中炼就本领。 一是在调研实践中推进,提炼工作经验。调研已经成为团市委拓展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团市委党成员平均每周到基层调研一次;各部室平均每月到基层调研一次,10名机关干部撰写调研报告12篇。团市委全体干部深入赫山区牌口乡、欧江岔镇开展了乡镇共青团工作调研;组织机关干部和基层团干赴常德团市委、安化进行了团工作学习调研;陈静彬书记亲自到长春工业园参加了资阳区乡镇(街道、工业园)共青团工作调研座谈会,陈万军副书记对赫山区民营企业团建工作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走访调研,纪检组长姚志萍对全市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团市委办公室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情况进行了调研。党组成员分别撰写了《基层团委书记在工作中应处理好两个关系》、《民营企业团建新探索》、《益阳市农村青年技能培训问题研究》等调研论文,相继在团中央、团省委网站和相关刊物上发表。通过调研,不仅加深了干部对基层团组织和青年的了解,也拉近了我们与基层青年的距离,密切了与基层组织的联系。 二是在帮扶基层团建上下功夫,提升工作能力。今年是我委的“基础建设年”,“党建带团建”又是今年的重点工作。团市委每名党组成员均负责两个以上区、县(市)的团建工作,要求在每个区、县(市)选树培养三个以上不同类别的基层团建示范点,团市委全体机关干部都自定联系点按照目标要求指导基层团建。今年以来,市建设局团委、市民政局团委、资阳区金花坪社区团支部、赫山区非公经济团工委等组织在团市委干部的直接指导下高标准成立;沅江市大地医药公司、三和药业等团建示范点的公推直选工作在办点干部的指导把关下也如火如荼开展。全年团市委机关干部联建团建点21个,对基层发挥着示范和幅射作用,干部个人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三是以“城乡清洁工程”为平台,锤炼工作作风。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益阳大道作为“城乡清洁工程”示范路交由团市委创建。我委通过益阳电视台、益阳日报、益阳人民电台等五大媒体公开招募志愿者1100余名,举行了“城乡清洁工程”志愿大行动启动仪式。将益阳大道沿路两厢的十个社区分片由机关干部包干负责,每人负责联系一个社区,不仅承担环境整治、督导“门前三包”的职责,而且包含社区团建、特困青少年帮扶、与沿线市直单位协调的任务。我委组织基层团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企业家、企事单位中积极开展环保果皮箱捐赠活动,共劝捐了208个环保果皮箱安放在益阳大道沿线。共召开社区单位、沿线单位、整改单位等不同对象协调会议5次,提出39个限期整改问题,督促整改到位20个,达标11个,优良达标6个。每名机关干部为此平均下社区十天以上,工作时可谓“苦口婆心、软磨硬泡”,连不少社区干部都称赞团市委干部比社区干部还“舍得干、耐得烦、霸得蛮”。 四是在招商引资中开拓,提高工作水平。我委以青年企业家协会为依托不遗余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展了走访青企协会员单位、带领部分青年企业家外出考察交流、向青年企业家征集招商建议等活动。青企协会员介绍引进的湖南麦香缘食品有限公司落户益阳,我委做了大量工作,并推荐其加入市青企协,派出专门工作人员为其建团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重心下移,资源“倾”到基层
    为确保“一线工作法”不流于形式,团市委还努力在机制上做文章: 一是在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方面形成机制。建立团的领导机关部门和干部挂点、驻点和挂职指导基层团组织的制度,从2008年下半年起从团市委机关抽调干部分4批派驻县级团委指导工作,将驻点干部开展调查研究、与分管领导沟通汇报优化工作环境、选树基层团建示范点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晋职等的基本条件。 二是物资资源配置方面形成机制。对向团省委、团中央争取到的物资、资源全部落实到基层,团中央、团省委为县级团委配送的12台电脑、打印机、照相机、传真机等电子设备和《中国青年报》等物资达10万余元,全部下发充实到基层,大大改善了县级团组织的办公条件和设施。 三是工作资源和项目设置方面形成机制。在谋划工作和策划项目时,特别是对一些已形成基本套路的团的品牌项目,在制度上把资源向下倾斜,团内的一些奖励荣誉要求留给基层,团市委机关无一截留。 四是激励考核方面完善机制。我们在坚持目标管理的同时,创新团系统的考评机制,考核采取实地考核和相互检查的方式,由各县级团组织负责人一同参与实地考核,考核中听汇报、查资料、看基层相结合,更加科学民主,也促使基层工作实现由“虚”到“实”的转变。

    四、帮扶青年,成效“写”在基层
    我委将为基层组织和特殊青少年群体解决实质性的困难作为“一线工作法”的落脚点和工作成效的体现面来抓,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是抗冰救灾展风采。团市委机关率先行动,在冰冻雪凝天气中为困难青少年家庭送去节日的慰问。1月28、29日团市委书记陈静彬一行顶着风雪走访慰问了资阳区南岳宫社区、益阳漆包线厂等单位贫困青少年家庭,送上生活物资及慰问金共计4000余元。冰情加剧之际,全市共组建“共青团抗冰救灾突击队”、“青年团员应急求援队”等志愿者队伍180多支共计13000余人,大力开展了“共青团扫雪除冰行动”。为支援灾后重建,积极募集抗冰救灾财物60余万元,仅市青企协就募集了32万元财物,发放到了受灾群众和困难青少年手中。2月20日,团市委开展了以“六送”为主要内容的“温暖2008?服务青少年月”大型公益活动,团省委副书记郭建群、市政府副市长伍晓芹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为受灾青少年发放棉被、书包、助学金等共计6万余元,发放农业科技挂图、进城务工青年手册、计生政策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 二是服务新农村传温暖。组织1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益阳市茈湖口镇开展以“七送”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十七大?服务新农村”新春大集活动,为该镇捐赠留守儿童希望图书室、学习用品;向进城务工青年赠送电话卡;向困难青少年捐赠了粮油、衣物、棉被等生活物资;向农民朋友们送去了化肥、树苗等;捐赠物资、现金共计9万余元,掀起全民“学雷锋、送温暖”的热潮。 三是“岗位进乡村”受欢迎。年中,我委组织口味王槟榔有限责任公司、聚泉高新建材有限公司、天霸置业有限公司等等十几家青企协会员单位到资阳、赫山两地乡镇召开就业岗位现场招聘会,招聘用工职数近百个,吸引了许多农村青年驻足咨询和应聘,为农村青年解决工作岗位活动双方均反响十分好。 四是希望工程显爱心。希望工程是青少年的民生工程和共青团的形象工程,市希望办全年通过不同渠道和途径共争取和募集希望工程助学资金80余万元,为县级争取“希望小学”、“希望书屋”、“快乐体育园”等希望工程项目和资金180余万元,全部用于支助全市特困青少年群体的就学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受基层特困青少年群体的欢迎。此外,在抗震救灾中我委共计募集希望工程爱心款240余万元,全部以“益阳青年”的名义通过省青基会捐送灾区。 五是服务青年企业家促发展。为促进益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开展系列活动为青年企业家服务,年初召开了“舞动2008”市青企协年会,28名青年企业家踊跃入会,为市青企协增添了新的活力;组织了“禅思人生”青企协座谈会;为向青年企业家们理性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权威参考,我们组织40多家会员单位召开了“金融服务与中小企业发展座谈会”,为克明面业、龙建达电阻、口口香米业提供了具体应对参考意见。    

   “一线工作法”是益阳团市委全面落实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举措,团市委在推行“一线工作法”中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获得的感受也是深切的,我委将以此作为共青团实现科学发展的策略和原则持之以恒地开展,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来源:未知来源     作者: